Pocket - 与稍后阅读的漫长告别|正念阅读 (04) cover

Pocket - 与稍后阅读的漫长告别|正念阅读 (04)

在生成式 AI、短视频席卷注意力的今天,一款老派的阅读工具 Pocket,悄然走到了终点。

如果你是第一代智能手机的用户,你或许对 Pocket 这个名字不陌生。曾经的阅读不是无休止地滑动到下一条,而是主动寻找、收藏值得读完的好文章。Pocket 正是当时最有代表性的工具之一。诞生于 2007 年,它最早就叫 Read It Later,一款帮用户保存网页,供稍后阅读的浏览器扩展。2012 年更名为 Pocket,后被 Mozilla 收购。上周,Mozilla 正式宣布终止 Pocket 的运营。

p1.webp

创业这些年,我们见证了太多和阅读有关工具的诞生、被追捧、被遗忘。Pocket 的命运让人惋惜,但又并不让我震惊。这称不上一个时代的终结,因为那个时代在这之前早就已经走向了沉寂,今天的宣告,只是旧范式的必然结局。

但对我个人情感来说,Pocket 值得深刻铭记。早在第一版 Cubox 诞生之前,我就在同时使用 Pocket 和 Instapaper 珍藏和阅读。如果没有 Pocket 的灵感启发,可能不会有今天的 Cubox。正是对「阅读体验」的痴迷,才激励我们去打造一个属于这个时代的、新的阅读工具。

p2.webp

👆 翻到 2019 年初的一篇日记。Pocket 和 Instapaper 在国区商店有过下架许久,后又恢复上线的情况。当时 Cubox 早期 beta 版运营搁置中,后来于 2020 年重构上线,成为了现在的 Cubox。

容不下「稍后」的时代

无论信息消费方式如何变化,我都认为稍后阅读是一种个人的阅读习惯选择,而不是一个专有工具值得承载的需求。浏览器书签、笔记、微信收藏... 任何一种数字记录的形式,都可以是稍后阅读工具。

因此,我们一直都很冷静地看待稍后阅读,也从没有把 Cubox 定义为又一款稍后阅读工具。事实上,即使是在 Pocket 用户群体最活跃的年代,稍后阅读这个概念也常常被挑战与质疑。

我想先替 Pocket 说几句,我认为它最初的价值,也许并不在「稍后」,而在于「更好地阅读」。在大部分内容都是为电脑网页而生产的时代,通过一款在内容和时间上的大挪移工具,的确可以帮助我们守护注意力,最大程度地增强体验,而非只是缓解时间上的焦虑。

但「稍后阅读」确实又是真正被广泛传播的概念。大家对这个概念又爱又恨,某种程度也是稍后阅读的问题根源:它是一种对当下时间管理无能为力时的心理安慰剂。 我们把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在工具上,而非直面问题的根源本身。

p3.webp

而今天,信息输入的问题,早已不只是没时间读那么简单了。我们面对的是更大的输入流、更短的注意力、源源不断生成的 AI 内容。「等下再看」不仅无效,反而成了阻碍:下一条内容更短、更懂你,只需滑动一下手指就能获得。我们已经不再拥有「稍后」了,我们的时间就是平台的商品。

在 Pocket 和 Instapaper 上阅读文章的日子,时间是慢的。我甚至还清楚地记得,比如某次在医院挂号排队时,读到一篇关于上海北京店铺招牌设计的文章,那种共鸣的时刻,会和当时的空间、情绪甚至气味绑定。一篇文章带来的感受,能让人回味许久。现在不要说看过什么文章了,有时连上一顿吃了什么都记不清了。一切快到没时间沉淀,就被下一条推送覆盖。

如果从生命的角度看待我们对时间的感知,这件事就不容轻视了。好的阅读,就是身临其境,是拉长时间,加深生命的厚重感的方法。

为更好的生活

我不想为「稍后阅读」辩护,但也不想过度积极地拥抱阅读的未来。有些事情,不该只用热度或用户量来判断其存在意义。意义不在于是否人人痴迷,而在于它是否能成为一部分人值得信赖的选择,因为有这样的空间,能更好地阅读、生活,那就已经足够了。

如果你一直关注我们,你会知道:从第一天起,Cubox 试图回答的问题其实很朴素:如何通过阅读,过上更好的生活?筛选、标注、思考、搭建自己的知识库,都是对这个问题的不同角度的解答。

p4.webp

什么是更好的生活?有人追求轻松,有人渴望意义。技术的发展似乎一直在承诺会帮你搞定一切,听起来越来越像是一种理想生活的样子。但不放弃对世界的理解,做出不被噪音干扰的选择,才是真正的自由。

问题不在于阅读工具、AI 能做什么,而在于我们还想保留的是什么。我们自己的那些追问,会决定我们如何使用工具。在 Cubox,我们想保留的,仍然是阅读态度本身。无关是否稍后阅读,是否用 AI 读,是否让人欲罢不能。我们更关心的是,你阅读之时,感受到了什么?你读过之后,留下了什么?你会在读完一篇文章之后久久回味吗?更好的生活,不是节省时间,而是把时间用得值得。

如果要说得更务实一些,Cubox 想成为一个好用的阅读空间,不断过滤和吸收时代的变化,又始终坚持那些恒久不变的东西。你也可以称它为一个认知系统,从「收藏过」一直帮助你「用得上」。你的阅读,有丰富的体验、有积累、有表达、有回溯的道路。它能帮助你不断了解知识,增加体验,更有创造性地过好每一天。

Pocket 的近况让我在系列中临时加入了这一篇牢骚,算是对几年前那篇 我们需要「收藏稍后读」吗?的小小补充吧。今天 Pocket 的倒下似乎让以前的观点显得过时,但重看仍然有意义,你会发现有些事物的内核并不会发生变化。变化的只有潮流,潮流与大多数人,彼此塑造,但潮流最汹涌的时候,往往也可以发生觉醒。

无论未来如何展开,我们无法预判每一个可能的变化,但我们始终会为「有意义的生活」做好准备。因为有一件事在脑机接口普及之前不会改变:阅读会变得越来越难得,但也会越来越值得终身投入。


如果你是 Pocket 用户,可以通过 Cubox 网页版本设置页面中的「导入 & 导出」入口,导入 Pocket 的收藏。

p5.webp

正念阅读系列

如何夺回失去的注意力?|正念阅读 (1)

没有社交媒体的世界,会变得更好吗?|正念阅读 (02)

读者,新闻最后的良心|正念阅读 (03)